在演艺界,能祖孙三代都坚守舞台的家族并不多见,陈佩斯一家便是其中最特别的存在。从父亲陈强以反派角色震撼中国影坛,到陈佩斯成为春晚小品的标志性人物,再到儿子陈大愚在喜剧舞台崭露头角,这个家族用百年时光,书写了一段从 "反派专业户" 到 "喜剧世家" 的传奇。尤其那张 1977 年的全家福,更是定格了三代人的容貌密码 —— 照片里陈强端坐中央,眉宇间带着黄世仁式的威严;身旁的陈佩斯穿着军装,眼神里已有后来演小品的灵动;尚在襁褓的陈大愚眉眼弯弯,竟与父亲、祖父如出一辙。这张泛黄的老照片,藏着一个演艺家族的基因与传承。
一、陈强:用一生演反派,让观众恨之入骨的 "反派宗师"
1918 年出生于河北宁晋的陈强,大概从未想过自己会因 "演坏人" 被写进中国电影史。1939 年他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,正值抗战时期,文艺工作者多以塑造英雄人物鼓舞人心。可陈强偏不,在延安演出时就主动请缨演汉奸,理由是 "正面角色大家都抢,反派没人演,可缺了反派,戏就不完整"。
展开剩余87%1945 年,歌剧《白毛女》在延安首演,陈强被选中饰演地主黄世仁。为了演活这个角色,他特意跑到河北农村观察地主的言行举止:"那些地主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,看人时眼睛斜着,说话带着一股子施舍般的傲慢。" 他把这些细节融进表演,在台上对 "喜儿" 张牙舞爪时,台下战士气得举枪要打他,幸亏被指导员及时按住。这场戏让陈强一战成名,也让他成了 "全民公敌"。
有次陈强在长春电影制片厂门口买西瓜,摊主认出他来,愣是把切好的西瓜收了回去:"你这黄世仁还吃西瓜?俺不卖给你!" 邻居见了他也躲着走,背后议论 "这人看着就不像好人,八成真是地主出身"。陈强听了反而高兴,跟妻子李玉洁说:"观众恨我,说明我演到位了。"
1950 年,《白毛女》拍成电影,陈强的黄世仁成了新中国银幕第一反派。1962 年他在《红色娘子军》里演南霸天,更是把反派演技推向巅峰 —— 为了表现南霸天的阴狠,他特意学了抽烟,让烟雾从鼻孔里缓缓喷出;设计了 "捏佛珠" 的小动作,看似虔诚实则暗藏杀机。这部电影让他获得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,成为新中国首位靠反派角色获奖的演员。
可这位 "反派宗师" 在家却是个慈父。1952 年陈佩斯出生时,陈强正在拍《白毛女》续集,听说儿子出生,他提着刚买的红糖就往医院跑,路上被观众认出来,有人指着他骂 "黄世仁还想做好事"。他乐呵呵地解释 "我是陈强,不是黄世仁",可没人信,直到护士出来解围才进了病房。
陈强对儿子的教育带着演员的严谨。陈佩斯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摔破膝盖,哭着回家找爸爸,陈强却让他 "再摔一次,仔细看看是怎么摔倒的"。后来陈佩斯在自传里写:"父亲教我的不是避开困难,而是观察困难,就像他研究反派角色那样。"
二、陈佩斯:从八一厂学员到春晚 "小品王",在争议中开辟喜剧新路
1973 年,15 岁的陈佩斯穿上军装,成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学员。这并非他的本意,而是父亲的坚持。陈强看着儿子那张与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脸,总担心他被 "黄世仁" 的阴影拖累:"你长太像我,演正面角色观众不信,演反派又太可惜,不如搞喜剧,让人笑总比让人恨强。"
在八一厂的日子,陈佩斯成了 "最尴尬的学员"。拍《万水千山》时,他演一个小战士,刚出场就被导演喊停:"你这眼神太像陈强了,不像红军战士,像地主家的儿子!" 陈强得知后,每天拍完自己的戏就站在片场角落盯着儿子,收工后拉他到宿舍复盘:"喜剧不是装疯卖傻,是在规矩里找意外。"
1982 年,陈佩斯与父亲合作《父与子》,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喜剧。片中他演一个想当演员的傻小子,陈强演严厉的父亲。有场戏需要陈佩斯故意摔个跟头,他练了三天,每次都真摔,膝盖青一块紫一块。陈强看在眼里,嘴上却说 "摔得不够自然",夜里却悄悄给儿子的膝盖涂药膏。这部电影让观众第一次发现:原来 "黄世仁" 的儿子这么会搞笑。
真正让陈佩斯家喻户晓的,是 1984 年的春晚。当时他和朱时茂带着小品《吃面条》登台,这在以歌舞、戏曲为主的春晚史上是头一遭。为了演好 "吃面" 的戏,陈佩斯提前三天不怎么吃东西,实拍时真吃了五碗面条,吃到最后直犯恶心,却硬是挤出夸张的表情。当他捂着肚子说 "导演,再来一碗" 时,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,连邓小平都拍着大腿说 "这小子比他爹会逗乐"。
此后十年,陈佩斯与朱时茂成了春晚的 "黄金搭档"。《拍电影》里他演自作聪明的临时演员,《警察与小偷》里他扮贼喊捉贼,《主角与配角》里那句 "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" 成了全民口头禅。每次排练,陈佩斯都较真到极致:《羊肉串》里的假胡子要粘得歪歪扭扭,《胡椒面》里抢醋瓶的动作要练上百遍,连朱时茂的领带歪几度,他都要纠正。朱时茂后来回忆:"佩斯对喜剧的认真,到了苛刻的地步,可正因为这样,我们的小品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。"
1999 年的《王爷与邮差》成了两人在春晚的绝唱。起因是央视未经授权,将他们的小品收录进 VCD 售卖。陈佩斯骨子里有父亲的倔强,愣是把央视告上法庭。当时圈内人都劝他:"胳膊拧不过大腿,算了吧。" 可他说:"我不是为钱,是为了规矩。演员的作品就像农民的粮食,不能随便被人拿走。" 官司虽然赢了,他却被春晚封杀。有次在街头遇到当年的春晚导演,对方叹着气说:"你呀,太较真。" 陈佩斯笑答:"我爹教我的,演戏先做人。"
三、陈大愚:站在父辈肩膀上,走出自己的喜剧路
2001 年陈大愚出生时,陈佩斯正处于事业低谷。看着儿子酷似自己的脸,陈佩斯突然懂了父亲当年的担忧 —— 这张脸是传承,也可能是枷锁。他特意给儿子取 "大愚" 之名,希望他 "大智若愚",不被家族光环束缚。
陈大愚的童年是在剧场后台度过的。陈佩斯排话剧《托儿》时,他就坐在侧幕条看,跟着观众一起笑,偶尔还会指出 "爸爸这里演得不好笑"。有次陈佩斯演砸了一个包袱,下台后气呼呼地喝水,7 岁的陈大愚说:"你刚才应该先愣三秒,再做鬼脸。" 陈佩斯眼睛一亮,第二天按儿子说的改,效果果然好了很多。
可陈佩斯从不让儿子沾自己的光。陈大愚考中戏时,他特意叮嘱老师 "别照顾他,该刷就刷";毕业后儿子想进他的剧团,他让先从场务做起,搬道具、拉幕布,月薪只有 3000 块。有次活动主办方请陈大愚上台,介绍时说 "这是陈佩斯的儿子",陈佩斯当场纠正:"他是陈大愚,是个演员。"
2018 年,陈大愚在话剧《戏台》中顶替父亲演 "侯老板"。这是陈佩斯的经典角色,台下坐着朱时茂等前辈。开场前他紧张得手心冒汗,陈佩斯在后台塞给他一颗润喉糖:"记住,你演的是侯老板,不是我陈佩斯的儿子。" 那天陈大愚演到高潮处,一个踉跄差点摔倒,他顺势接了句 "这戏台太高,差点闪了腰",台下笑声雷动。谢幕时陈佩斯在侧台鼓掌,眼里闪着泪光。
如今的陈大愚,已形成自己的喜剧风格。他在短视频平台拍的 "校园喜剧" 系列,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再现学生时代的趣事,单条视频点赞量超百万。有网友评论 "一看就是陈佩斯的儿子,连甩胳膊的姿势都一样",他回复 "我爹说,这叫祖传的幽默感"。
更难得的是,他继承了家族的 "较真"。拍短视频时,一个 30 秒的片段能拍 20 遍;写剧本时,会把祖父、父亲的作品翻出来研究,对比不同时代的喜剧节奏。去年他执导的话剧《惊梦》巡演,特意请 80 岁的朱时茂来看,老人看完说:"佩斯,你儿子比你当年敢创新。"
四、三代人的传承:从 "让人恨" 到 "让人笑" 的艺术哲学
2020 年陈强诞辰 102 周年,陈佩斯带着陈大愚去了父亲的墓地。墓碑上没有刻 "表演艺术家" 之类的头衔,只写着 "演员陈强"。陈佩斯摸着墓碑说:"爸,您当年担心我长太像您,现在看来,这张脸成了宝贝。" 陈大愚在一旁鞠躬,突然说:"爷爷,我现在也演喜剧,观众说我笑起来像您演黄世仁时的坏笑。"
这个细节,恰恰道破了陈家三代的艺术密码 —— 他们都擅长用 "反差" 制造张力。陈强演黄世仁时,会在凶狠中藏一丝贪婪的滑稽,让这个角色可恨又可气;陈佩斯的小品总让小人物在窘境中保持尊严,比如《吃面条》里饿肚子的演员,再狼狈也不忘说 "导演,我还能演";陈大愚则把年轻人的迷茫转化为笑料,在《校园喜剧》里,他演挂科的学生,对着老师鞠躬时偷偷做鬼脸,既真实又好笑。
在陈佩斯看来,家族传承的不是演技,而是对舞台的敬畏。陈强当年演《白毛女》,会提前半小时化妆,对着镜子练眼神;陈佩斯排话剧,会带着团队在剧场住半个月;陈大愚拍短视频,哪怕是手机拍摄,也会提前写好分镜。朱时茂说:"陈家三代人身上有股劲,不把活儿做到极致,睡不着觉。"
如今,88 岁的李玉洁成了家族的 "定海神针"。每逢过年,她会做一桌子河北菜,听陈佩斯讲当年跟父亲拍戏的趣事,看陈大愚表演新排的小品。有次她指着电视里的陈大愚说:"这孩子笑起来,跟他爷爷演《红色娘子军》时阴笑的样子,一模一样。" 陈佩斯接话:"妈,这叫艺术基因,隔代遗传。"
2023 年央视春晚邀请陈佩斯父子同台,被他们婉拒。陈佩斯说:"喜剧的舞台不止春晚,我们想多试试新形式。" 如今陈大愚在短视频平台开直播,教网友 "如何用一个表情逗笑朋友";陈佩斯则在话剧舞台深耕,偶尔去高校讲喜剧理论。父子俩一个拥抱新媒体,一个坚守传统舞台,却殊途同归 ——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让观众笑出声。
从陈强 1939 年登台,到陈大愚如今活跃在短视频领域,这个家族的演艺路已走过 84 年。他们见证了中国文艺从抗战时期的宣传剧,到春晚小品的黄金时代,再到新媒体喜剧的蓬勃发展。正如陈佩斯在《金牌喜剧班》里说的:"喜剧的形式会变,但让观众真心笑的内核不会变。"
那张 1977 年的全家福,如今被陈大愚装裱在客厅。照片里陈强严肃,陈佩斯青涩,婴儿时期的他懵懂无知。而现在,当祖孙三代的面容在舞台上重叠,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相似的眉眼,更是一个家族对艺术的坚守 —— 从让观众恨得牙痒痒,到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,变的是角色,不变的是对舞台的虔诚。这或许就是传承最好的模样:用相同的基因,演绎不同的时代,却始终与观众的心紧紧相连。
发布于:江西省配资排排网,第1配资,168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